石仔从采石场运到工地后,表面会附着很多泥土、粉尘,有的还会混着草根、碎石屑等杂质。要是不清洗直接用,这些杂质会影响水泥浆和石仔的粘结力,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,后期容易出现裂缝、起砂等问题。所以石仔在使用前,一定要做好清洗工作,而且清洗方法要正确,才能既去除杂质,又不影响石仔质量。石仔从采石场运到工地后,表面会附着很多泥土、粉尘,有的还会混着草根、碎石屑等杂质。要是不清洗直接用,这些杂质会影响水泥浆和石仔的粘结力,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,后期
首先要选对清洗设备。要是工地用石仔量少,比如自建房拌少量混凝土,可以用人工清洗的方式:找一个大水池或在地面挖个浅坑,铺上塑料膜,把石仔倒进去,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,边冲边搅拌,让泥土和石仔分离,最后把洗干净的石仔捞出来沥干水分。要是工地用量大,人工清洗效率低,就得用专门的石仔清洗机,比如轮斗式洗砂机、螺旋式洗砂机,这些设备能自动完成进料、清洗、脱水、出料的流程,一小时能清洗几十吨石仔,而且清洗得更干净,杂质去除率能达到 90% 以上。
然后要控制好清洗时间和水量。清洗时间不能太短,不然泥土冲不干净;也不能太长,避免石仔表面的棱角被冲磨掉,影响和水泥浆的粘结。一般人工清洗时,每批石仔冲洗 3 - 5 分钟,直到看到石仔表面露出本色、水流变清澈为止;用机器清洗时,根据设备说明调整转速和水量,确保清洗效果的同时,减少石仔的磨损。水量也要适中,不能用太多水造成浪费,也不能用太少水清洗不彻底,一般每清洗 1 吨石仔,用水量控制在 0.5 - 1 吨比较合适。
还要做好清洗后的处理。石仔清洗后表面会带水,要是马上用来拌混凝土,得先测含水率,根据含水率调整加水量,避免混凝土因水分过多而强度降低。比如清洗后的石仔含水率是 5%,拌混凝土时原本要加 100 公斤水,就得减少 5 公斤,变成 95 公斤水。要是暂时不用,要把洗干净的石仔堆放在地势高、排水好的地方,底部垫上塑料布或木板,防止再次沾上泥土;堆好后还可以在表面盖一层防雨布,避免下雨时雨水把泥土冲到石仔堆里。
有的施工队为了省时间、省成本,会跳过石仔清洗环节,这其实是 “捡小便宜吃大亏”。要是因为石仔没洗干净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,后期返工修复的成本会更高,还会耽误工期。所以不管用量多少,石仔用前都要认真清洗,确保杂质去除干净,才能保证后续混凝土的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