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公路时,石仔是很关键的材料,不管是路基基层、底基层,还是路面下面的排水层,都得用石仔。它能增强路基的承重能力,防止路面塌陷,还能帮助排水,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。不过用石仔修公路,有不少施工细节要做好,不然会影响公路质量。修公路时,石仔是很关键的材料,不管是路基基层、底基层,还是路面下面的排水层,都得用石仔。它能增强路基的承重能力,防止路面塌陷,还能帮助排水,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。
首先是石仔的规格选择。不同的公路层级,用的石仔规格不一样。路基基层主要承受路面的重量,得用颗粒较大、硬度高的石仔,常见的是 20 - 40 毫米的碎石,这样压实后结构更稳定,不容易变形;底基层在基层下面,起到辅助承重的作用,可以用 10 - 20 毫米的石仔;排水层需要让雨水快速渗透,得用颗粒均匀、缝隙大的石仔,一般选 15 - 25 毫米的,而且石仔表面要干净,不能有太多泥土,不然会堵塞缝隙,影响排水效果。要是选错了规格,比如基层用了细石仔,压实后强度不够,时间长了公路容易出现凹陷。
然后是石仔的摊铺环节。摊铺石仔前,要先把下一层的地面清理干净,比如扫掉泥土、杂物,要是地面有积水,得先排干,不然积水会影响石仔和下一层的结合。摊铺时要用摊铺机均匀摊铺,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,比如基层的石仔摊铺厚度一般是 20 - 30 厘米,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—— 太厚压实不均匀,太薄承重能力不够。摊铺过程中,要有人跟在摊铺机后面,把局部堆积的石仔扒匀,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。
接下来是压实操作。石仔摊铺好后,必须用压路机压实,这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步骤。压实要分步骤来,先用水稳压路机轻压 1 - 2 遍,让石仔初步稳定,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3 - 4 遍,碾压速度控制在每小时 2 - 3 公里,太慢影响效率,太快压不实。碾压时要从公路的两边往中间压,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不能少于 10 厘米,确保每个地方都能压到位。压实后要检查压实度,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测一下,要是压实度没达到设计标准,比如要求 95% 的压实度,实际只到 90%,就得重新碾压,直到达标为止。
还有石仔层的养护。压实完成后,要对石仔层进行养护,尤其是在夏天,天气热水分蒸发快,要定期洒水,保持石仔层湿润,防止出现裂缝;冬天温度低,要在石仔层表面铺一层保温棉,防止冻害。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7 天,养护期间不能让车辆在上面行驶,避免石仔层被压变形。
另外,石仔层和上层材料的衔接也很重要。在石仔层上浇筑水泥稳定层或沥青路面前,要先在石仔层表面撒一层水泥浆,增强两层材料的粘结力,避免后期出现分层、脱落的情况。
修公路用石仔,看似简单,实则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。只有把规格选择、摊铺、压实、养护这些细节都做好,才能让公路路基更稳固,公路才能更耐用,减少后期维修的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