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制砂的使用

机制砂 heimagongsi 37℃

机制砂在建筑中用得越来越多,但不是所有机制砂都能满足施工要求,要是质量不达标,比如颗粒级配混乱、含粉量超标,会直接影响砂浆和混凝土的性能。所以用机制砂前,必须把

机制砂在建筑中用得越来越多,但不是所有机制砂都能满足施工要求,要是质量不达标,比如颗粒级配混乱、含粉量超标,会直接影响砂浆和混凝土的性能。所以用机制砂前,必须把控好质量,几个关键指标一定要重点检查。​
首先是颗粒级配。机制砂的颗粒大小要符合施工需求,不同用途对级配要求不一样。比如拌制 C40 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,机制砂的粒径最好控制在 0.15 - 5 毫米,而且不同粒径的占比要合理 ——0.6 - 2.36 毫米的颗粒占比不低于 40%,0.15 - 0.3 毫米的颗粒占比不超过 20%,这样才能让混凝土密实,减少空隙。要是级配混乱,比如全是细颗粒,混凝土容易开裂;全是粗颗粒,和水泥浆结合不紧密,强度会下降。检查级配时,可以用标准筛筛分,看不同筛孔的通过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。​
然后是含粉量和含泥量。机制砂里会有一定的石粉,适量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,让施工更顺畅,但含粉量不能太高,一般控制在 3% - 10%,具体看混凝土强度等级 —— 强度越高,含粉量要求越严。而含泥量必须低,最好不超过 3%,因为泥土会影响水泥浆和机制砂的粘结力,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。区分石粉和泥土很简单,用手搓揉,石粉搓起来有颗粒感,泥土搓起来细腻且粘手;也可以用水洗,石粉遇水后水会变浑浊但不会有粘性,泥土遇水后会形成泥团。​
还有颗粒形状。机制砂的颗粒最好是立方体或多棱角形,这样和水泥浆的接触面大,粘结力强。要是颗粒太扁平或太细长,比如像薄片状、针状,会让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,还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分层,影响强度。检查形状时,随机抓一把机制砂,挑出扁平或针状的颗粒,要是占比超过 15%,就说明颗粒形状不合格,不适合用在承重结构中。​
最后是压碎值。压碎值反映机制砂的硬度,数值越低说明硬度越高。用于承重混凝土的机制砂,压碎值不能超过 20%;用于非承重结构,比如室内抹灰砂浆,压碎值可放宽到 30%。检测压碎值时,把机制砂装在标准筒里,用压力机加压到 200kN,然后看被压碎的颗粒占比,占比越低越好。​
把控好这几个指标,就能确保机制砂的质量,让它在建筑中发挥更好的作用。不管是采购还是使用前,都要做好检测,避免因机制砂质量问题影响整个工程质量。